對于使用模具的人來說,模唇開口的調整是最經常性使用的結構之一,到底模唇開口有那些不同的類型?又該如何選擇與使用呢?就讓我們快速揭開模唇開口的密技。
什么是模唇開口?
所謂的模唇開口就是兩片模具本體結合后,在出料處的間距,就稱為「模唇開口」,模唇開口的間距大小主要取決于產品的厚度,不恰當的模唇開口間距會影響模腔內的壓力分布,因此在模唇開口設計中通常會使用模流軟件來輔助。
而不同的厚度調整范圍又會影響模唇開口配置的調整方式,一般常見的模唇開口調整方式有以下幾種:調整螺絲 (又分為手動與自動)、大幅調整結構以及替換式模唇。
兩片模具本體結合后,位于出料處的間距就稱為「模唇開口」
密技一:調整螺絲
01 手動調整
最常見的調整模唇開口方式當屬「調整螺絲」,藉由模具鋼材具有的彈性,加上方便施力的螺絲,讓開口間距產生變化,常見的有「只壓不拉」以及「可壓可拉」(又稱為差速螺絲)兩種形式。
只壓不拉就字義來說就是把螺絲向下轉動(下壓),使唇口間距變小,把螺絲賦歸到原位,鋼材本身的彈性就會使唇口間距復原;可壓可拉螺絲同樣的可以通過螺絲向下轉動的壓力,讓唇口間距變小,但不同的是此類型螺絲,可以借螺絲向上拉動的力量,在有限范圍拉伸鋼材的彈性,讓模唇開口間距擴大。
依據使用者經驗,薄膜制品因為本身產品的厚度薄,調整范圍小,通常都使用只壓不拉螺絲;板材類(厚度0.5mm以上)多半使用可壓可拉,會比只壓不拉容易調整。
只壓不拉模唇調整螺絲(左);可壓可拉模唇調整螺絲(右)
02 自動調整
模唇螺絲的調整方式除了上述的手動式調整之外,還有自動調整。自動螺栓的調整原理與手動調整螺絲相同,但唯一不同之處在于當生產線運行時,手動調整螺絲是通過操作者使用工具對螺絲施力,達到調整目的,而自動螺栓則是通過訊號接收的機械式調整。
配置自動控制螺栓的模具最常被使用在薄膜類制品產線,操作人員先在手動模式通過手動調整螺栓方式,將模唇開口調整到適合生產的開口,生產時切換到自動模式,通過回饋型測厚儀的訊號來確認自動螺栓是否需要進行細微的調整。
自動螺栓內部含有電熱管,通過穩(wěn)定的溫度讓螺栓作動,此外,市場上還有通過氣動方式或馬達方式來驅動自動螺栓的途徑。
配置自動控制螺栓的押出模具(左) ;自動螺栓內部含電熱管驅動螺栓(右)
淋膜模具在調整螺絲的配置上與其他類型模具有顯著不同,有一種淋膜模具(多半應用在淋紙與薄膜類底材)是模具本體與模唇分開的四片式結構,與多數模具本體與模唇是一體成型結構大不相同,因為模唇與本體分開,所以當需要較大范圍調整模唇開口時(通常淋膜模具的開口間隙是固定的),就需要通過兩側模唇上的螺絲平均施力,以確保模唇開口的均勻度。
本體與模唇結構分開的淋膜模具,兩側都配置調整螺絲以調整模唇開口
密技二:大幅調整結構
一般常見的螺絲調整模唇開口的范圍約莫在1mm內,但如果是需要調整范圍較大的制品,大幅調整結構會是最好的選擇。
通過連桿式設計,可以快速地擴大模唇開口間距,不需要像上述的調整螺絲需要每一根都進行調整才能讓開口擴大。連桿式使用時只需要轉動側邊的套筒,就能帶動連桿,達成調整間距的目的,一般適用調整厚度范圍±2mm。
大幅調整系統(tǒng)通過轉動側邊套筒帶動內部連桿結構,可以快速調整模唇開口
密技三:替換式模唇
針對發(fā)泡類制品以及厚板(制品厚度3mm以上),厚度調整幅度需求更大的,可以采用「替換式模唇」,也就是其中一側的模唇與模具本體非一體成形,制作厚度不同時,就可以采用更換下模唇的方式,讓模唇間距變大。
通常一組模距可能配置兩到三組的替換模唇,替換模唇可調整范圍可達5mm,不過因為替換式模唇與本體之間為銜接組合,在長期熱漲冷縮效應下,銜接處會有極小的縫隙,對于某些塑料來說,可能造成影響(如PC/PET),就不建議采用此種方式。
替換式模唇適合用于發(fā)泡或調整范圍大的厚板制品
不可不知的小密技:模唇電熱以及調節(jié)閥
應塑料特性以及制品需求,為了延長塑料從入口到出料口段降溫的時間,會在模唇口加裝電熱管,和模具本體內的電熱管是用來加熱模具本體的目的不同,模唇電熱管主要用來保持模唇的溫度,確保塑料出了模唇后成型可以更穩(wěn)定。
另外一個輔助模唇調整的好搭檔就是節(jié)流閥。針對于產量大或者是含有比較高比例的回收料以及特殊配方等,本體上會設置調節(jié)閥。當操作者已經使用調整螺絲控制產品厚度,但仍無法達到可接受的穩(wěn)定生產狀態(tài)時,就可以使用調節(jié)閥來調整模腔內流道,改變塑料流速,達成均勻出料的狀態(tài)。
調節(jié)閥用來調節(jié)流速,協(xié)助模唇調整發(fā)揮更大效能
隨著現(xiàn)代模具設計和制造的進步,模唇開口的調整方式變得更加直觀且容易使用。模流軟件的輔助和制程的優(yōu)化使得操作者能夠更精準地掌握調整過程,減少因不當調整而引起的模唇損傷或變形的風險。這也意味著在模具的交付階段,模唇口的初步校正已經更趨完善,為使用者提供了更簡便、安全的操作環(huán)境。因此,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,也提供了更高質量的成品。